跑酷(Parkour)
跑酷(Parkour)的冒險精神始於1990年代的法國,發源地為巴黎郊區的利斯(Lisses)和埃夫里(Evry)。大衛·貝爾(David Belle)最初根據他父親(曾是巴黎消防員)所提出的關於運動藝術的原則,創立了跑酷這一概念。
貝爾青少年時期,與來自Yamakasi團隊的朋友們在城市裡一起練習跳躍、攀爬樓梯、障礙、牆壁,穿梭在許多樓房設施之中。藉此,他們創造出了所謂的「移動藝術」,充分利用了那些原本並非為此目的而設計的各種建築與障礙,對他們而言,跑酷是一種訓練方法,旨在克服城市和自然環境(如森林)中的各種障礙。
自1990年代以來,這種移動方式因被融入電影產業而逐漸流行,例如由跑酷運動創始人之一查爾斯·佩里埃(Charles Perrière)參與編劇的電影《Yamakasi》,以及大衛·貝爾主演的電影《暴力特區》(B13)。這些電影激發了許多國家的體育活動,並在全球培養出新一代的跑酷運動員(Tracers)。儘管跑酷的創始人並不熱衷於競賽,但這一趨勢使他們開始將體育賽事視為提升跑酷知名度、推廣這項運動的良好平台。
在2016年利勒哈默爾青年奧運會上,由查爾斯·佩里埃(Charles Perrière)主導的跑酷入門工作坊,激發了人們對這項運動的濃厚興趣。另一方面,大衛·貝爾(David Belle)與好友查爾斯·佩里埃致力於爭取跑酷獲得正式認可,以進一步推動其發展。他們與國際體操總會(FIG)建立了聯繫,該聯合會在奧林匹克運動中擁有悠久歷史,其主席渡邊守成(Morinari Watanabe)更是這項運動的忠實愛好者,由於FIG旗下的多個國家體操總會早已開展跑酷活動,因此這次合作水到渠成。
跑酷的發展里程碑,自FIG執行委員會於2017年2月批准發展這項新運動以來,猶如運動員突破障礙賽一般迅速,於2018年正式被納入FISE(世界極限運動大賽)的競賽種類框架內,並迎來首屆世界盃系列賽的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