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氧體操(AEROBIC GYMNASTICS)

「有氧」(Aerobic)一詞最早出現在1875年,當時法國微生物學家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發現某些「需氧」細菌(Aerobic bacteria)必須依賴氧氣才能存活。到了1960年代,美國醫生肯·庫珀(Ken Cooper)開發了一系列「有氧運動」(Aerobic exercises),旨在對抗心血管疾病,這也促使有氧運動逐漸普及並成為重要的健身方式。
在1970年代,庫珀(Ken Cooper)的運動方法透過電影明星珍·芳達(Jane Fonda)主演的一系列健身影片在全球廣為流行。到了1980年代,有氧運動成為全球健身潮流的一部分,而身穿彈性緊身衣的選手,在比賽中表演驚人的動作,並展示強健肌肉的競技活動也逐漸受到歡迎。
1993年10月30日,有氧運動正式邁向與體操融合的道路。當天,有氧體操的附屬總會正式向國際體操總會(FIG)執行委員會提出請求,期望將有氧運動納入FIG競賽項目。翌年,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FIG大會上,FIG主席尤里·季托夫(Yuri Titov,俄羅斯)邀請代表們接受設立「有氧運動委員會」的提議,並決定於1995年舉辦首屆世界錦標賽,為有氧體操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有氧體操開始迅速發展,先是在1995年3月14日,在瑞士舉行首屆有氧體操裁判與教練培訓課程。同年12月,首屆FIG有氧體操世界錦標賽在巴黎的顧拜旦體育館(Stade de Coubertin)舉行。在這場比賽中,巴西的選手們表現出色,在四個項目中奪得其中三項的冠軍。此外,還有來自七個不同國家的選手獲得獎牌,顯示了這項運動在全球的影響力。
1996年,國際體操聯合會(FIG)正式將有氧體操(Aerobic Gymnastics)列為FIG競技項目,並且這項運動在近年來持續發展與演變,尤其在亞洲特別受歡迎,許多大學隊伍積極參與這項運動,使其在學術與競技領域皆蓬勃發展。
許多有氧體操的頂尖冠軍選手最初來自體操的其他項目,例如韻律體操或競技體操,並將其基礎技術與表現力完美融合到有氧體操中,中國、羅馬尼亞和俄羅斯等體操強國都有成功將其體操訓練體系轉移至有氧體操領域的例子,並在這項運動中取得卓越成就,進一步提升了這項運動的競技水準。

 

聯絡我們留言